三星重工是全球領先的海工建造企業(yè),新世紀以來海工業(yè)務總體呈快速發(fā)展態(tài)勢,特別是在深水鉆井船、FLNG、新建FPSO等高端海工產品領域,競爭優(yōu)勢十分明顯。但是近兩年持續(xù)低油價導致三星重工海工業(yè)務嚴重受挫,接單、交付、經營等方面面臨巨大困難。 隨著本輪海工市場的嚴重下挫,三星重工海工業(yè)務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zhàn),不僅新訂單難以獲取,在建訂單也被大面積延期交付,部分甚至遭遇撤單,資金缺口持續(xù)擴大。此外,三星重工在工程設計和大型海洋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相對欠缺也在市場低迷期被放大,導致項目脫期和成本超支,引發(fā)海工業(yè)務虧損。 三星重工目前面臨的威脅最大是在建訂單難以交付。 2015年以來,三星重工有6艘鉆井船和1艘FLNG交付期被推遲,推遲時間均在2年左右,同時有1艘鉆井船和3艘FLNG船體訂單被撤銷。被推遲的6艘鉆井船訂單中有4艘原計劃2015年交付,被撤單的鉆井船也原計劃2015年交付,這也就意味著該5艘鉆井船均已建成但不能完成交付,同時也意味著三星重工有約25億美元應于2015年收回的尾款在未來1-2年內不能到位。 三星重工2016年交付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從目前的交付計劃來看,三星重工將于2016年交付4艘/座海工裝備,包括1座半潛式鉆井平臺、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1艘FSRU和1艘FSO,預計能夠收回的尾款總額將不會超過15億美元。由于計劃交付的半潛式鉆井平臺目前仍未敲定租約,依舊面臨延期交付的風險,如果延期發(fā)生,預計三星重工2016年能夠收回的尾款總額將僅為9億美元。以此來看,三星重工海工業(yè)務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除手持訂單難以交付外,三星重工還面臨著嚴峻的接單形勢。 2015年,三星重工接獲Johan Sverdrup油田油氣處理平臺和井口立管平臺上部模塊、殼牌三艘FLNG殼體和BP Appomattox半潛式生產平臺等重量級訂單。但是2016年至今卻仍未獲得海工裝備訂單,并且價值47億美元的3艘FLNG殼體建造合同也被宣布撤銷。 從接單前景來看,在鉆井裝備嚴重過剩的背景下,三星重工未來一段時期內將很難獲得鉆井船訂單,F(xiàn)LNG業(yè)務也將由于項目擱置而萎縮。與此同時,油氣公司為在低油價背景下壓縮項目成本,引入中國和新加坡等國家海工企業(yè)競標原本由韓國三大巨頭壟斷的生產平臺總包建造項目,平添了三星重工在FPSO、FSRU、半潛式生產平臺等生產裝備方面的接單壓力。 盡管大型海工項目建造經驗豐富,并在美國和印度成立有相關的海工裝備工程設計公司,但是三星重工的工程設計能力仍明顯不足,特別是在生產平臺上部模塊方面,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從其歷史發(fā)展情況來看,在訂單承接過程中更多的是承擔上部模塊的建造工作,將工程設計工作委托于Kvaerner、Flour、AMEC、WorleyParsons等歐美工程設計公司。 大量工程設計項目委托于歐美設計公司,導致三星重工在項目成本測算與控制以及項目進度把控方面的能力稍顯不足,同時也使得三星重工在應對設計更改等方面問題的能力捉襟見肘,這也是目前Ichthys Explorer號半潛式生產平臺等在建項目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 三星重工等韓國船廠以往所從事的船舶海工項目,通常是以描述性規(guī)定(prescriptive regulation)為中心,即通過描述性的文字,對船舶設計、建造、營運過程中的技術要求進行具體化操作。然而近年來海工項目中功能性規(guī)定(functional regulation)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而三星重工韓國船廠中能夠理解功能性規(guī)定的工程師卻少之又少。例如挪威石油工業(yè)技術標準都是功能性規(guī)定,用過去的描述性規(guī)定方式幾乎無法順利完成海工項目。與此同時,韓國技術人員和工程師英語水平普遍薄弱,易于對船東意圖理解不全或理解錯誤,由此引起設計返工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