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韓媒報道,韓國海洋水產(chǎn)部下屬的民官聯(lián)合“世越號”船體處理技術研討工作小組10日公布了四個月來的相關研究結果。工作小組表示,在船體維持當前橫臥狀態(tài)下進行整體打撈的可能性最大,這在技術上也可行,不過由于這種規(guī)模的船只整體打撈尚屬首次,所以危險性與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考慮到潮汐等因素,6825噸級的“世越號”船體在水中時約重8400噸,出水后約重10200噸。因此在船體維持當前橫臥狀態(tài)的情況下需動用浮船塢和兩臺起重機(分別為1萬噸級和8千噸級)進行打撈作業(yè)。 工作小組提出的最可行打撈方案分四個步驟:在“世越號”右側打下93個孔,用鋼絲繩綁住船體;用兩臺起重機將船拉起3米;將船拖至東巨次島附近水深30米處;將船放置在浮船塢上,撈上水面。工作小組方面稱,對于“世越號”規(guī)模的船采用整體打撈的方式,這在全球也是史無前例,但由于至今仍有9名失蹤者下落不明,因此考慮整體打撈的方案。 工作小組在聽取遇難者遺屬和專家的意見后,本月底將向韓國國民安全處下屬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提交相關計劃。在決定打撈之后,負責打撈工作的企業(yè)接收技術性方案報告、簽署合同等,最少需花費兩個月時間。由于韓國國內(nèi)的企業(yè)不具備單獨打撈的技術能力,因此相關工作還需跨國招標。若選定了負責打撈的企業(yè),截至打撈工作正式開始預計還需約1年時間。 在打撈開始之前,現(xiàn)場調(diào)查及打撈作業(yè)方案設計需要花費2至3個月時間,同期可開展船體內(nèi)殘留的燃油清理工作,接下來還需開展6個月以上的水中作業(yè)。因此,即使今年5月最終決定打撈“世越號”,船體最快也只能在明年秋天出水。由于11月末至來年1月幾乎不可能開展水下作業(yè),所以正式打撈工作很難在今年內(nèi)著手實施。 工作小組表示,若在正常天氣情況下成功開展打撈作業(yè),12個月內(nèi)預計花費1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68億元)。但考慮到各種不確定因素,若作業(yè)時間長達18個月則可能花費1500億韓元,甚至超過2000億韓元。隨著作業(yè)時間的拉長,費用將不斷增加。打撈費用中有49%用于水中作業(yè),23%是裝備費用。兩臺起重機的日均租用費是10億韓元,相關作業(yè)至少需要30天,因此僅與起重機相關的作業(yè)就將至少花費300億韓元。 2014年4月16日上午,“世越號”客輪在韓國全羅南道珍島郡近海發(fā)生沉船事故,造成304人遇難(包括失蹤者)、142人受傷,至今仍有9人下落不明。去年11月11日,韓國政府宣布從當天起停止對“世越號”沉船事故者的搜救工作,而韓國國民安全處方面則于12月19日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能否打撈“世越號”船體。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本月6日表示,若排除了技術層面的疑難,就應當積極考慮打撈“世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