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目前最大也是最貴的海工船“Pieter Schelte”號最近麻煩不斷,這艘船剛剛于11月離開大宇造船就面臨下崗失業(yè),可謂出師不利。不僅如此,“人紅是非多”,最近一段時間來“Pieter Schelte”號又傳出和德國納粹“有染”。 據(jù)了解,“Pieter Schelte”號由Allseas所有,以Allseas首席執(zhí)行官Edwin Heerema的父親、荷蘭著名海事工程師Pieter Schelte Heerema的名字命名。Edwin Heerema希望以此來紀念他的父親。然而,Pieter Schelte Heerema本人在二戰(zhàn)時曾是納粹黨衛(wèi)軍成員,據(jù)了解他還曾將猶太人斥為“寄生蟲”。 由于理念不合,Pieter Schelte Heerema于1943年改變了立場并轉(zhuǎn)而加入當?shù)氐牡挚菇M織。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Pieter Schelte Heerema被判處三年監(jiān)禁,但之后獲得減刑。荷蘭戰(zhàn)爭文獻學(xué)會(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War Documentation)表示,盡管Pieter Schelte Heerema曾經(jīng)在抵抗組織承擔重要工作,但早期他確實是荷蘭通敵者中的著名人物。 “Pieter Schelte”號的設(shè)計工作由Allseas在荷蘭的子公司負責,為此荷蘭政府向Allseas子公司提供了100萬美元的減稅優(yōu)惠。因此,以“Pieter Schelte”號命名這艘具有重大意義的船舶引發(fā)了荷蘭當?shù)丶蔼q太團體的強烈抗議。 2008年,Allseas在大宇造船簽訂“Pieter Schelte”號的建造合同,當時該船的命名曾引起了短暫關(guān)注。然而,之后荷蘭媒體似乎已經(jīng)遺忘了這一爭議話題,而韓國媒體也一直保持緘默,甚至在這艘船于今年11月駛離首爾時也幾乎沒有任何報道。 對于“Pieter Schelte”號的石油巨頭客戶而言,這一問題似乎也并不值得擔心。僅僅在北海地區(qū),“Pieter Schelte”號的重要潛在客戶就包括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Oil)、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以及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這些公司都未回應(yīng)置評請求。該船的其他主要潛在客戶還包括埃克森美孚、挪威國油以及必和必拓(BHP)。 Allseas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公司沒有為船改名的打算。他表示,出于公司政策方面的原因,公司不會提供關(guān)于未來項目的信息。當被問到Pieter Schelte Heerema是否曾將猶太人斥為“寄生蟲”時,Allseas同樣未給予回答。 據(jù)了解,“Pieter Schelte”號船長382米,寬124米,是一艘起重鋪管工程船,是全球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雙體船之一。該船船頭的插槽配備48000噸起重能力的起重機,用于安裝、拆除平臺以及北海大型海上石油天然氣平臺的上部模塊和導(dǎo)管架。該船還配備鋪設(shè)管道的大型設(shè)施,也將讓其成為最大的鋪管船。 “Pieter Schelte”號,起重能力約為48000噸,造價達到24億歐元(約合31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