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市場的低迷令造船業(y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船企為了生存也是紛紛發(fā)展特種船、海工石油裝備以及非船業(yè)務。昨日,廣東中遠船務負責人介紹稱,從目前航運市場情況分析來看,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處于運力過剩狀態(tài),建造價格一路下滑,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一些新的特殊要求的船舶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目前中遠船務、中船龍穴等都在積極發(fā)展海洋工程裝備以及特種船市場。昨日,由廣東中遠船務自主設計建造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制牲畜船亮相,在國際航運市場上,此類牲畜特種船舶僅運行有十幾艘。而包括粵新海工在內的多家船廠則是在海工裝備領域發(fā)力。 船企發(fā)力特種船 有業(yè)內人士也介紹稱,相比干散貨等傳統(tǒng)船型,特種船是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新船型,由于一些特種船建造核心技術不在國內,國外船企擁有定價權獲益頗豐,近兩年國內一線造船企業(yè)也看到了該市場,紛紛在特種船、節(jié)能環(huán)保型船等高附加值訂單發(fā)力。 目前,船舶企業(yè)仍普遍面臨“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盈利難”等問題。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206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6%,全國完工出口船同比下降34.4%。1~6月,船舶行業(yè)80家重點監(jiān)測企業(yè)實現利潤總額35.8億元,同比下降53.6%。 下半年船市難言復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船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上半年承接出口船訂單210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3.3%。有分析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市場極度低迷,今年成交量正常反彈,一些船東適應市場變化開始轉型。面對船價觸底,部分周期性投資者、投機者開始訂船。 |